近年来,河南省药监局以信息化引领药品监管现代化,积极探索实施药品安全智慧监管“千里眼工程”,在转变监管方式、提升监管效能、破解监管难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突出问题 高效建设
一是统筹谋划,有序推进。从2021年初开始,一年一个台阶,一步一步推进,确保每个阶段取得实质成效,达到“积小胜为大胜”的目的。二是抓住重点,高标建设。以“一品一策、有用+精简”为基本原则,建设固定摄像头、质量关键数据即时上传、移动终端三个检查工具,同时充分利用企业已建设备,不给企业增加额外负担。三是大胆探索,积累经验。与现有日常监管、检查执法系统形成协同,逐步形成借助远程监控实时监测风险、借助移动终端实时开展检查、借助关键数据实时风险预警“三位一体”的药品生产过程信息化监管模式,真正成为监管人员的“千里眼”“顺风耳”“传话筒”。
持续努力 成果丰硕
一是远程监管体系初步构建。目前,全省共有1610家企业完成固定视频对接任务,其中药品生产企业278家,药品批发企业713家,药品连锁总部企业350家,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68家;药品生产企业已录入药品信息393家,设置生产关键参数企业360家,上传批记录企业321家,上传生产关键数据303287批次,上传批记录199.5万余个,移动检查APP注册企业数1858家。
二是远程监管效能显著提升。不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干扰和影响,可以保持日常检查不断档。药品生产过程信息化监管让日常监管单次检查时间平均缩减60%以上,高效、实时、精准的远程监管优势得到有效发挥,切实解决了监督检查效率低、手段少的问题。
三是药品监管方式逐步转变。药品生产过程信息化监管在日常监管中的作用更加凸显,推动了监管方式由分散监管向协同监管、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、粗放监管向精准监管的转变。
四是药品监管难题有效破解。统计显示,对单个“两品一械”生产经营企业开展日常检查的平均耗时由过去的3天缩减至1天,平均检查成本降低50%以上,监管人员力量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调配使用,有效破解监管力量不足与监管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问题。
下一步,河南省药监局将继续以数智发展为契机,加强“千里眼工程”在监管模式创新、数据赋能、人工智能、风险预警等场景的探索,积极融合利用DeepSeek等先进AI技术强大的数据分析与智能处理能力,更高效地为药品监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。